关于我们
历史文化

三乌胶(丸)源自云南彝族名方:三乌汤,始于明代(云南白药则起源于1902年),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。

云南自古流传一句:白药治疗跌打损伤,黑药治疗风湿骨痛。因组方含有生草乌、生川乌、何首乌,制剂为胶状,称为三乌胶、因制品颜色为黑色,疗效突出,被誉为“云南黑药”,和“嘉靖通宝”并称为会泽两大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
三乌胶(丸)属国家专利药品,“***重点新产品”新优产品特别金奖,***药物最高奖,云南省科技创新一等奖。

据史料记载清康熙十二年,朝廷欲撤三藩,吴三桂闻之暴怒,马上跌倒,导致中风偏瘫、口眼歪斜、流涎失语!闻讯彝族有传世之方三乌膏,立即派兵到彝族长老处强讨三乌膏9枚,服用不到半个月后即可下地行走、披甲升帐带兵打仗。

1935年5月,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第九军团在军长罗炳辉的带领下,万里长征抵达会泽境内。阴冷湿寒的乌蒙气候使得早已人困马乏的将士不堪重负。众多红军患上了关节炎、风湿疾病,不得不就地停滞修养。当地百姓见状,立即将三乌草药与猪蹄一起熬制成汤,送以红军服用。不到五日,红军腿痛症状明显减轻,并在县城发起扩红行动。士气大增、腿脚利索的工农红军摆脱了十几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,成功抢渡金沙江,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,三乌中草药因此也被载入史册,成为乌蒙山红色文化的亮点。